原创 陈轩甫 观察者网 上海
这几天,印媒喜大普奔。
它们都在传,中国将对印度放松稀土、肥料和盾构机的出口“限制”。
国内一些自媒体也“共鸣”起来,翻炒旧谣言,痛心疾首地称,印度用中国造的挖掘机,在藏南地区挖了“色拉隧道”。
然而,这些悲喜可能都是“无中生有”。
印媒基本忽略了,从法律层面讲,对稀土、肥料的审批流程调整,并非针对谁。
关于“解除稀土限制”,一些美欧企业或商人此前表示过,中国采用新的审批制度,流程延长,他们都能理解。印度人有必要着急吗?
中国外交部8月19日的最新回应很淡定:“我不了解你提到的情况……我们愿意同有关国家和地区加强对话合作,共同维护全球产供链的稳定。”
第三项盾构机的出口,更没有什么实锤的“限制”。
印度人所纠结的,只是三台滞留中国港口的设备而已。
这些盾构机原定用于孟买-艾哈迈达巴德高速铁路的地下段,将穿越一片河口湿地。
设备由德国海瑞克(Herrenknecht)公司在广州制造,其中两台原定于2024年10月运抵印度,第三台则预计于今年早些时候抵达。
然而,按照印方的说法,迄今为止,中国港口当局尚未批准运输,也未公布任何延误原因。
如果真的有任何白纸黑字的明文限制,那就不会找不到原因了。
中国网络上,猜测不少。
有的说,印度曾经以“安全因素”为由,刁难过中国技术团队,不给签证。
也有的说,盾构机尾款还未付清,所以订单被搁置,但查不到任何可靠信源。
或者把它与稀土联系起来,认为盾构机里有稀土永磁电机,而印度没有填报最终用户。
最吸引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