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套牌“迪拜黄金和商品交易所”的鑫慷嘉平台,以USDT和日息2%为诱饵,制造了一场波及200万人的180亿稳定币骗局。实控人黄鑫卷款后叫嚣“拿走不属于你们智商的财富”,并利用混币技术将巨额资产转移境外,规避监管追踪,给受害者和市场带来巨大冲击。
这起案件如一面镜子,折射出稳定币发展热潮背后普通投资者面临的挑战。当稳定币以其“与法币挂钩、价值稳定”的特性吸引着越来越多普通人关注时,其背后的潜在风险却往往被忽视。对大多数缺乏专业金融知识的个体投资者而言,稳定币究竟意味着什么?区块链技术在为金融创新带来机遇的同时,又面临着怎样的挑战?这些问题,关乎每一个可能接触到稳定币的普通人的切身利益。
7月23日,香港金融管理局(以下简称金管局)总裁余伟文指出,较严谨的监管要求难免会限制稳定币业务在短期内大幅扩张的可能性。但毕竟受监管的稳定币业务处于起步阶段,先严,走稳,然后按照实践经验再适度放松,较诸起步过松然后收拾乱象,更有利于市场和发行机构的持续健康发展。金管局也会确保各种监管要求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为发行机构创造能够站稳成长的空间。
8月14日,金管局及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以下简称证监会)发表联合声明,呼吁公众应保持谨慎,深入分析相关资讯,避免只基于市场炒作或价格势头作出非理性投资决策。公众应谨记在波动环境中作出深思熟虑及有根据的决定,这对于降低风险至为重要。
金杜律所合伙人兼香港大学法学院讲师费思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稳定币本质上是一种支付工具,而不是提供收益的投资产品。对于有跨境支付或“链上”数字资产交易需求的用户,适度使用稳定币是一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