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将行业按照景气和估值进行四个象限的排列,第三象限是“低景气、低估值”。投资方法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利用周期波动,在不好的时间用好的价格买入好的品种。
本刊特约 凌鹏/文
如果系统总结我们荒原投资的方法,可以称之为“第三象限投资”。很多人对此感觉新奇,实际上这不是什么创新,无非是对一些成熟产业,在其周期低位、估值低位和情绪低位买入并等待。
为什么很多人感觉新奇,可能跟A股的产业成熟度有关。“行业比较”比“大势判断”难得多,因为它需要更多的知识储备。我们跟踪77个子行业,有一个行业比较数据库。我们具备这个能力,而A股又走到这一刻,“第三象限投资”应运而生。
排列“四个象限”
我们会将行业按照景气和估值进行四个象限的排列。
第一象限是“景气、估值双高”,比如2007年的周期股、2015年的互联网和2022年的新能源。市场上很多人都很喜欢这个象限的行业,跟踪景气去做投资、乐于看到好的现象而不顾估值。
第二象限是“景气高、估值低”。这个象限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价值陷阱,景气很高的情况下估值很低,一旦景气回落、估值可能越跌越高,比如2020年的畜禽养殖和2021年的航运,这种在强周期股中比较多见,这是需要规避的行业;还有一种情况是由偏见导致的价值低估,比如2016年的工程机械和2020年的煤炭,它们的景气和周期早已反转,并且可持续,但是投资者一直抱有偏见、持续低估。这就是天上掉下的馅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