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董芳芳
原来二手充电宝的“废物利用”,用的是别人的“废”,赚的是自己的“利”。
近期有网友向媒体反映,机场收缴的充电宝,本该走正规回收流程,结果一转身就成了二手平台的“香饽饽”。经央视记者调查后发现:确实如此。
业内人士透露,回收企业拆解一个充电宝,光环保处理成本就不止6块钱。可到了二手贩子手里,挑挑拣换个壳子,身价立马翻了六七倍。并且机场拦截的“三无”充电宝都能流通到市场——这些连基础3C认证都没有的东西,说不定哪天就成了口袋里的“小火球”。就在8月16号,杭州地铁一乘客背包里充电宝自燃的新闻还热乎着呢,这些二手贩子是真不怕摊上事儿?
产业链上谁在“装瞎”?从机场到二手平台,再加上快递物流,这整条产业链条但凡有一个环节“睁睁眼”,都不至于让问题充电宝满街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