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腹地,因为高寒、低氧、资源匮乏,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低的地区之一。其中平均海拔约4500米的阿里地区,面积比两个山东还大,平均每平方公里不到0.4个人。这里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屋脊的屋脊”,也是令人望而生畏的“生命禁区”,但事实上,近十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就已经踏足此地。
古人类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令今人刮目相看。而更令人困惑的问题是:平原如此广阔,为什么在那么久远的时代,古人类要一意孤行地登上高原腹地?他们最早征服高原的时间,又在何时?这些问题吸引了全球相关领域的学者,而中国学者正在产生突破性成果。
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七楼的办公室里,高星从桌上的样本盒里拿出两块石器。石器修长,尖端锋利,握持感很好,像石刀,也像矛头。这两件出自西藏自治区尼阿底遗址的石器,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来临。
高星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亚洲旧石器考古联合会荣誉主席,他手握石器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它们是用石叶技术打造的,是人类进入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标志。2018年,张晓凌、高星等人关于尼阿底遗址研究成果的论文,在世界权威期刊《科学》在线发表。
而这只是关于青藏高原古人类一系列重要发现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