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深响,作者 | 何理
你永远不能低估罗永浩。从新东方到锤子手机,从直播带货还债到上综艺保持公众曝光,从AR创业再到转型AI推出J1 Assistant,他的每一次出现,总是伴随着流量与争议。
但你又不得不佩服他,同样是“失败企业家”,罗永浩显然比贾跃亭更有路人缘,大众对他的包容度、关注度都远不止于兴趣、谈资,更成了一种“内容信仰”。
意料之外的是,已经有诸多标签的忙碌的老罗,竟然还在给自己“加戏”——就在本月,罗永浩入驻B站并在8月19日发布了《罗永浩的十字路口》的第一条视频播客,与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进行的近4小时的深度对话。
而仔细一想,他的这波“操作”实际上倒也在情理之中,毕竟大众对其特殊的IP信仰就是来源于他的“内容”。当理想主义创业家的人设被不断消耗,老罗需要一个新的阵地,去继续积累“人缘”,积累企业家IP标签背后的信任感,重新“养成”自己作为创业者的「核心IP」。
找回麦克风:拿回叙事主导权
尽管直播带货帮老罗还了债,但直观感受,老罗在带货的时候总有一点憋屈。作为“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的罗永浩,他彪悍的人生自然不需要解释。然而做流量生意的时候,“叙事权”似乎一直掌握在平台和大众舆论手里。任何平台上的任何带货主播都需要顺应大多数受众的偏好,跟注意力博弈,否则“吸引流量-转化购买”的生意逻辑将无法成立。
视频播客就可以说是老罗的“舒适区”了,在节目中,他完全拿回了话题的叙事主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