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马智亮在论坛现场作主题演讲。
南都讯 在8月22日广州召开的第三届广东建设高质量发展论坛上,人工智能成了建筑业界专家热议的话题。尽管通用大模型已经影响了千行百业,但在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马智亮看来,它在建筑领域离实用还差很远,想要用通用大模型来自动设计建筑图纸还做不到,未来建筑行业必须依靠建筑领域专业化大模型,并且结合具体的场景进行功能设计才能实现人工智能。
在这次论坛上,他作了题为《面向智能建造的建筑工程专业化大模型的构建路径与方法》的分享。“智能建造离不开人工智能技术,而大模型是当前的核心热点”,马智亮指出,自2023年ChatGPT-3.5问世及DeepSeek推出后,大模型的实用性与性价比显著提升,但通用大模型在建筑工程领域的应用仍显初级,“离实用还有很远的距离”。
他由此提出,这种 “不实用”恰恰凸显了建筑领域专业化大模型的必要性。在他看来,未来开发建筑专业化大模型需要经历需求分析、数据处理、模型设计等七个环节,部分典型路径包括对通用大模型进行微调、检索增强等功能调整,或者建立混合专家模型,开发大模型智能体以应对复杂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