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要为汽车安全“扫雷”。
从西贝与罗永浩关于预制菜的争斗,到始祖鸟与艺术家联名“炸山”引发的争议,品牌形象的崩塌往往只在一瞬。
在汽车这一关乎每一位交通参与者生命安全的行业,若将安全置于营销之后,所付出的代价将不仅是品牌口碑,更是鲜活的生命。
9月19日,一场由小米汽车召回11.7万辆SU7标准版车型引发的舆论风波,将“汽车安全”这一老生常谈却始终未能真正“过关”的话题,再度推至聚光灯下。
一边是小米官方试图以温和措辞,OTA淡化召回性质,一边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召回编号所揭示的被动召回实质,这场看似技术层面的纠偏,实则暴露出部分上市车企或者说跨界造车新势力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对安全底线的模糊与对公众知情权的轻慢。
01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一纸召回公告,将小米汽车推上风口浪尖。
11.7万辆SU7标准版因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在极端特